当前位置: > 佛学知识 > 佛教知识 > 文殊菩萨介绍
文殊菩萨介绍
作者:妙净 来源:昆山佛教网
文殊菩萨简介
文殊菩萨,音译文殊师利或曼殊师利。意译:妙德,妙吉祥。又译:妙首,普首,濡首,敬首。曼殊是妙之意,师利是吉祥之意,简称为文殊。为中国佛教四大菩萨(文殊菩萨、普贤菩萨、观音菩萨、地藏菩萨)之一。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为释迦牟尼佛的左、右胁侍,他们合称为“华严三圣”。文殊菩萨智慧、辩才第一,为众菩萨之首,被称为“大智文殊菩萨”。
山西省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。《华严经•菩萨住处品》说:‘东方有处名清凉山,从昔以来,诸菩萨众,于中止住。现有菩萨文殊师利,与其眷属,诸菩萨众,一万人俱,常在其中,而演说法。’《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》亦说:‘尔时世尊,告金刚密迹菩萨言:我灭度后,于此瞻部洲东北方,有国名大振邦,其国有山号曰五顶,文殊童子,游行居上,为诸众生,于中说法。’而经所说清凉山及五顶山,即今中国山西五台山。此山在五台县东北,离县城一百二十里,五峰环抱,顶无森林,如垒土之合,因名五台山。地居边境,寒冷异常,无炎暑之热,又名清凉山。古之丛林,今之佛刹,皆在中台之下,其南台离中合八十里,台高三十里,顶周二里,金莲名菊,灿发如锦,亦名锦绣峰,世传是文殊菩萨所居。文殊菩萨诞辰纪念日:农历四月初四。
文殊菩萨的形象,通常是手持慧剑,骑乘狮子,比喻以智慧利剑斩断烦恼,以狮吼威风震慑魔怨。
文殊菩萨形象多变,依照其形象,可分为一字、五字、六字、八字文殊,其中最常见的是五髻文殊。五髻文殊是因头顶绑了五个髻而得名,这五髻代表的是五种智慧。一般右手握「智慧剑」,左手持的莲花上放置「般若经」。智慧之利剑表示能斩断种种愚痴,智慧犀利如剑;青莲花则代表纯洁无染,花上放有般若经,作为智慧与慈悲的象征。菩萨亦常乘坐狮子座骑,表示智慧威猛无比;或以莲花为台座,代表清净无染;或驾乘金色孔雀,比喻飞扬自在。
生平事迹
文殊菩萨,生于舍卫国多罗聚落,梵德婆罗门家族,从母亲的右胁出生,身体紫金色,刚生下来就能够说话,很早就在世尊座下出家(见《文殊般涅盘经》)《首楞严三昧经》说:‘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之前,南方称为“平等”的世界,有佛名为龙种上如来,即今文殊师利菩萨是也。’《央掘魔罗经》言:‘现在北方“常喜世界”,欢喜藏摩尼宝积佛,即是文殊师利菩萨。’。
而在《悲华经》中说:‘阿弥陀佛为转轮圣王时,第三王子名叫“王众”,在宝藏佛之处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愿于将来生生世世,行菩萨道,没有止尽、无有界限地庄严清净佛国世界,使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般的十方国土,合为一个他所教化的世界,此世界中有无量珍宝充满其中,没有浊恶苦痛的触受,没有种种女人,甚至没有女人这个名词,也没有声闻辟支佛等未发广大菩提心的众生。一生得补佛位的等觉菩萨,充满整个世界。第三王子发愿以后,宝藏佛即命名他为“文殊师利”,授记他于未来世,南方世界名为“清净无垢宝窴”的国土,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名号为“普现如来”。’
《观佛三昧海经》说:当时世尊为诸大众,说观佛三昧之后,文殊菩萨接着又告诉大众说:‘在过去宝威德如来时,一位有德长者的儿子,名叫“戒护”,仍在母胎的时候,就受了三归依。到了八岁时,父母礼请世尊到长者家接受供养。那时童子见到佛陀,安祥的威仪、平稳缓慢的步伐,在佛的每一步脚下生出莲华,而且身相具有广大光明。见了以后非常欢喜,向佛恭敬礼拜,礼拜之后仔细地看着世尊,眼光不曾暂时离开。一见到佛之后,即除去百万亿那由他劫生死重罪。
自从这次见佛以后,生生世世恒常遇到百亿那由他恒河沙数诸佛。如是众多的世尊们都开示这个观佛三昧,后来又遇到百万尊佛陀出世,皆是同一个名字,号为“栴檀海”。当时童子都亲自奉事供养诸佛,中间毫无遗漏空缺,既礼拜供养诸佛世尊,又合掌恭敬地观看佛的相好。由于观看佛陀身相的这种殊胜功德之因缘业力故,再一次又能亲近百万阿僧祇劫诸佛。从此以后,就获得了百万亿的念佛三昧,得百万阿僧祇的旋陀罗尼。既得此三昧及陀罗尼后,诸佛即现前为他说无相法,刹那之间就获得首楞严三昧大定。
由于最初童子受三归依,礼拜一次佛陀的缘故,又因为仔细观察如来的相好,心无疲厌懈怠。只是由于这个短暂的因缘,就能够遇到无数诸佛,更何况是一向专心系念,完整究竟地思惟,观察如来色身的种种相好呢?当时的童子,难道是别人吗?那就是我文殊师利啊!’文殊师利菩萨说完之后,释迦世尊告诉阿难:‘你应当受持记忆文殊师利所说的话,普遍地告知一切大众,以及未来后世的众生,如果有人能够礼拜、能够念佛、能够观佛者,应当知道此人,与文殊师利菩萨的功德平等,没有差异。’
与普贤菩萨在《普贤行愿品》末后的偈颂大略相同,《文殊发愿经》云:‘愿我命终时,灭除诸障碍,面见阿弥陀,往生安乐刹。生彼佛国已,成满诸大愿,阿弥陀如来,现前授我记。严净普贤行,满足文殊愿,尽未来际劫,究竟菩萨行。’文殊、普贤,是华严会上辅佐毗卢遮那佛的两位大圣,此二大菩萨所陈述的行愿,以及他们说法度众生的内容,无不是以念佛为基础,以净土为归宿。世间有一些执著华严而却轻视净土法门的人,应当知道要明察警惕才是!
助佛弘法
文殊菩萨,带果行因,本其无上智慧,广作无边佛事,于十方佛土中,现种种身,说种种法,度种种众生。岂独在婆婆世界助佛宣扬?不过,婆婆世界的众生,因释迦佛的介绍,始知文殊菩萨的伟大圣迹,及其功德的不可思议。
文殊菩萨,既然是三世果位如来,其智慧特殊可知。因此,在释尊一代时教中,凡大乘法会,无不参与,而且担当重任。
在《华严经》,是一佛二菩萨共演大教,名华严三圣。一佛是释尊的法身毗卢遮那佛,二菩萨指文殊菩萨,及普贤菩萨。文殊般若自在,普贤三昧自在。文殊执掌佛的智慧宝藏,普贤推展佛的广大行愿,所谓:文殊述德,普贤启行,同辅毗卢遮那佛,教化大机众生。文殊菩萨,在华严会上,以其甚深无上的智慧,宣说诸佛无尽功德,特别是在福城中说法,广宣诸佛种种行门,种种功德,鼓励大众发菩提心,勤求佛道,并劝勉大众,亲近善知识,修学普贤殊胜行。先令六千比丘,发无上意,复令无量众生,共发菩提心。而善财童子,发菩提心已,因受文殊教化,南下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,一一亲近侍奉,承受教诲,树立青年学佛的好榜样。
在《法华经》:佛将开权显实,‘正直舍方便,但说无上道’之时,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,入无量义处三昧,放光现瑞,照彻东方万八千世界,令法会大众,尽见彼土大道心众生,及诸佛说法,四众修行,成就道法,及诸佛涅盘,舍利起塔种种佛事。
时弥勒菩萨,及在会大众,皆不知所以然,更不知‘当以问谁,谁能答者?’幸而弥勒菩萨,念及文殊菩萨,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,应曾见此稀有之相。因而请问文殊菩萨:‘以何因缘,而有此瑞?’文殊菩萨言:‘如我惟忖,今佛世尊,欲说大法……。’并叙述往昔于过去诸佛处,曾见此瑞,显其本门深远,曾为燃灯佛师:曾受持《法华经》满八十小劫,故如今释迦如来,放光现瑞,该是将说《法华经》。
在《法华经•提婆达多》品,当多宝佛与智积菩萨欲还本土时,文殊菩萨,坐千叶宝莲,大如车轮,俱来菩萨亦坐莲花,从大海娑竭龙宫自然涌出,住虚空中,诣灵鹫山,从莲华下,至于佛所,头面顶礼,二世尊足,修敬已毕,往智积所,共相慰问,却坐一面。时智积菩萨问文殊,在龙宫教化几何?文殊答:‘其数无量,非口所宣,非心所测。’同时,令其所教化无量菩萨,皆坐莲华,从海涌出,诣灵鹫山,作为见证。并告智积:‘在海龙宫中,唯常宣说《法华经》,故令无数众生,发菩提心,行菩萨道。’智积因问:‘此经甚深微妙,诸经中宝,世所稀有,颇有众生,勤加精进,修行此经,速得成佛?’文殊菩萨说:有娑竭罗龙王女,年始八岁,智慧利根,辩才无碍,能持诸佛甚深秘密,于刹那间发菩提心,得不退转,即可作佛。
智积菩萨,不信龙女于须臾顷,便成正觉。岂料言论末毕,龙女已现在前,头面顶礼世尊,却住一面,以偈赞佛。时舍利弗对龙女说:‘汝谓不久得无上道,是事难信,所以者何,女身垢秽,非是法器,云何能得无上菩提?佛道悬旷,经无量劫,勤苦积行,具修诸度,然后乃成。又女人身,独有五障,一者不得作梵王,二者帝释,三者魔王,四者转轮王,五者佛身,云何女身,速得成佛?’
当时龙女,即以随身所带宝珠,奉献释尊,佛即纳之。龙女对智积菩萨及舍利弗言:我献宝珠,世尊纳受,是事疾否?答:‘甚疾’女言:‘汝以神力,观我成佛,复速于此。’即时会众,皆见龙女,忽然之间,变成男子,具菩萨行,即往南方,无垢世界,坐宝莲华,成等正觉:‘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,普为十方一切众生,演说妙法。’时娑婆世界菩萨声闻,天龙八部,人非人等,既见龙女成佛,复闻龙女说法,无量众生,闻法悟解;三千众生,住不退地;三千众生,发菩提心而得授记。
至此,宝积菩萨、舍利弗,以及一切不信龙女能立即成佛者,皆默然信受此一事实。同时由事实证明,文殊菩萨常说《法华经》,恒令众生发菩提心,修菩萨行,速得成佛。还有,证明女身有五障,不能成佛,仅众生知见,妄想分别执著而已。若能止妄归真,即女子身,立地成佛,如龙女然。
在《楞严经》中:阿难尊者,示堕淫室,为摩登伽女,淫躬抚摩,将毁戒体之际,佛教文殊菩萨,持佛顶神咒,前往救护;并提奖阿难,及摩登伽女,归来见佛,遂启发楞严大教。在楞严会上,佛为阿难大众,征心辨见,破妄显真。明五阴、六入、十二处,十八界,皆如来藏性,欲证此性,当修奢摩他、三摩、禅那,持戒修定,自可反妄归真,六根互用。后因阿难请问圆通本根,佛即敕令二十五圣各说圆通,之后再敕文殊菩萨,为大众选择圆通本根。结果,文殊菩萨选出:‘此方真教体,清净在音闻。’显示耳根闻性圆、通、常三真实功德。并说:‘我亦从中证,非惟观世音。’以鼓励当时法会大众,及末世学人,修习耳门圆通法门。
在《维摩经》,维摩居士示疾,佛遣派各大弟子,前往问疾。十大弟子皆言:曾被维摩诘诃斥,不敢前往。佛再派弥勒菩萨等前往,诸大菩萨,亦各说曾被维摩诘诃责因缘,不敢前往。最后佛告文殊师利:‘汝行谓维摩诘问疾。’文殊师利白佛言:‘世尊,彼上人者,难为酬对,深达实相,善说法要,辩才无滞,智慧无碍,一切菩萨,法式悉知,诸佛秘藏,无不得入,降伏众魔,游戏神通,其慧方便,皆已得度。虽然,当承佛圣旨,诣彼问疾。’
于是,文殊菩萨率领八千菩萨,五百声闻,百千天人,入毗耶离城,到维摩诘室,两位古佛见面,旗鼓相当,遂展开一番妙论,令随文殊菩萨前往大众中,八千天子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。至于共演诸佛不二法门时,令随往大众中五千菩萨,皆入不二法门,得无生法忍。
不但以上诸经,释尊委以重任,在大藏经中,因文殊菩萨而发起的大乘经典,或以文殊圣号标立经题的经典甚多,特别是在般若会上,文殊菩萨处处现身说法,分担释尊的辛劳,诚为释尊的权威法将、得力助手、主要功臣。
(责任编辑 印天)